水质检测仪

水质检测仪品牌 水质检测仪厂家 EN

把脉江河斗志昂——水文事业有力支撑吉林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1 16:49:18 来源:贯奥仪器仪表 作者: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器 阅读次数:

  天是蓝绿色的,肥沃的土地在千里之外。在吉林肥沃的黑土上,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等水系流动滋养,养育了2700万吉林儿童。在全省大大小小的河流旁,总能看到一群水文工作者忙碌着。他们风驰电掣,翻江倒海,见证江水崛起,预测水势变化,用汗水和坚持党的安全,谱写了吉林水文发展的新篇章。

  水文是水利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吉林水文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不断前进。近年来,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努力夯实基础,着力提高能力,切实加强服务,完成各项高质量的任务。全省水文水质检测仪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打造防砸“耳目”

  水文站是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向防洪部门提供第一手水文资料的基层机构。2017年11月,吉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5年来顺利完成验收该项目是吉林省水文建设史上建设任务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建设水文站123个,水位站89个。共有1649个雨量站、13个巡防站、11个水文信息中心站、1个省级应急机动队、137个河流预报预报软件系统。工程运行有效提高了吉林省中小河流水文水质检测仪监测站的网络密度和布局,全面提高了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并在防洪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吉林省水文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水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河流、防洪水文监测站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全省水文系统共有187个水文站、100个水位站、1929个雨量站、113个水质监测站、1795个地下水监测站,形成了降水、水位、流量、蒸发、泥沙、水温、结冰。水质、地下水及区域水资源监测、调查、评价等监测项目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

  在过去几年的防洪减灾工作中,水文系统干部职工不畏险阻,沉着冷静,周密部署,及时上报,真正起到了“耳目”和“参谋”的作用,特别是2010年吉林特大洪灾期间,2013年中东部地区暴雨洪涝、2016年延边“狮子山”洪涝、2017年永济县特大洪涝、2019年暴雨,广大水文干部齐心协力。发扬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精神特别是近300名基层水文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困难,乘风破浪,熬夜,及时水质检测仪监测洪水,为全省防汛决策服务。水利工程的安全调度和运行,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水文信息,为大汛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化设施“施展才华”

  一个简单的水表记录了过去水文学家的勇气和毅力,见证了现代水文监测设施,如汽车、adcp和无线电电流表。随着新时期水文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吉林省水文事业迎来了技术发展的新时代,现代测报手段日益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通过建立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水情会商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水位自动监测和雨量遥测水文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同时,测流车、ADCP、无线流量计、遥测船等新仪器、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测报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为科学防汛抗旱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晚上水大的时候,我们用手电筒划着船做试验。那时,我还年轻,特别害怕。通化分公司董事王义军说:“我觉得船随时都会翻。”他今年50岁,是一位老水文学家,亲身经历了水文行业不断变化的变化。”测试的自动化程度现在很高例如,使用非接触式流量计,可以在桥上测量流量。你以前敢在哪儿想的!”王义军说。

  在这些年里,写作是责任吉林水文历经110年的艰苦奋斗,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此时此刻,吉林省水文工作者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坚守岗位,昂首阔步,锐意进取,以更加优质的水文服务,为全省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帮助白山松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彩色篇章

  正如王义军所说,随着一大批先进水文技术和仪器的推广应用,水文设施设备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水文水质检测仪监测报告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水文监测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同时,水文工作者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基层水文工作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吉林水文正向现代化迈进。

  做好公共“服务员”

  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良好水生态、优美水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水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把长河湖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恢复提供有力支持。技术支持。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根据全省水资源结构特点,全面加强了省界、市界水量监测、沿江调水、入湖水量水质检测仪监测。并在现有农业灌溉主站区现有的台网基础上。流域水资源总量为水资源总量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根据全省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环境地质保护,加强地下水位、水量、水质动态监测分析;根据全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研究确定地下水开采极限水位,禁止水位,全面实施地下水水位控制,制定水位控制监测方案;实施地下水监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定期编制地下水监测季报,通知,年度报告。

  同时,配合省、市、县组织开展乡镇、街道节水宣传活动,逐步开展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监测分析,定期开展农业灌溉用水平衡试验和计量分析。系数。加强灌区用水监测,分析评价灌区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促进灌区节水,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