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仪

水质检测仪品牌 水质检测仪厂家 EN

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3/28 16:10:07 来源:贯奥仪器仪表 作者: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器 阅读次数:

  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想要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就要选择好正确的方法。日常中比较常用的就是连续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此方法检出限为0.03ug/L-0.34ug/L,可以进行19种目标物的定性定量检测。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其原理是利用氩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吹扫气体)将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带出并吸附富集在捕集柱上,然后经快速升温将挥发性有机物解析并由氩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载气)传输至气相色谱仪(GC),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进入色谱检测器进行检测分析。以色谱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测定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采集有机物地表水样

干扰及消除

1.上下水管路材质、连接件及胶水等对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会有干扰,新建或管路改造后应按自动站上水频率持续冲洗管路至少一周,并对仪器进行标曲确认后,才能继续在线运行进行样品分析。

2.在线运行过程中,有异常报警,需对样品进行留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确认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检测所用试剂

1.实验室一级超纯水

使用前需经过空白检验,确认在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区间内无干扰峰出现或目标化合物浓度低于方法检出限。

2.甲醇:色谱纯。

3.挥发性有机物标准贮备液19种:各组分浓度 2000mg/L,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

4.挥发性有机物标准中间液:各组分浓度ρ=2000µg/L,用甲醇稀释挥发性有机物标准贮备液。

5.吹扫气和载气:氩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纯度≥99.999%。

处理采集到的有机物水样

检测所用仪器

1.气相色谱仪:样品传输管线使用惰性化材质。可程序升温的色谱柱,具备可检测低至ug/L的检测器,具有实时数据上传和质量控制功能,具备在网络、电路故障恢复后,自动补传缺失数据功能。

2.吹扫捕集装置:可直接连接气相色谱仪,具备测量水温传感器及可设置的顶空时间,管路净化时间和采样时间功能。具吸附管和热脱附功能。吸附剂为Tenax GR/硅胶/活性炭三元复合吸附剂,或者其它等效吸附剂。

3.毛细管色谱柱:HP-1 30m×0.32mm×4.0um(100%二甲基聚硅氧烷固定相),或使用其它等效毛细管色谱柱。

4.微量注射器:100L;刻度吸管:1ml,2ml,5ml和10ml。

5.采样杯:带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可定量1.5L,用于自动采集试样。

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水样采集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中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水样的相关要求准备采样器皿,手工采集地表水的样品,倾入仪器采样杯,或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采水单元采集样品至仪器采样杯,需保证每次监测采样杯为新鲜水样。样品采集后,手工启动仪器或仪器自动开始分析流程。

检测流程

仪器参考条件

吹扫捕集参考条件

吹扫温度:常温

吹扫流速:115-125mL/min

吹扫时间:60s

脱附温度:300℃

干吹温度:常温

干吹时间:3min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保留1分钟,4℃/分钟升温到90℃,然后6℃/分钟升温到135℃,最后20℃/分钟升温到200℃,保留45秒,升温过程共20分钟;阀温:50℃;载气压力:620psi;检测器温度:80℃。其余参数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定。

其他符合要求的仪器可依据自身特点或说明书设置相关参数。

仪器校准

  在初次使用仪器,或仪器经维修、换柱或连续校准不合格以及质控必要时需要进行校准曲线的绘制。

仪器性能检查

  开机启动之后,首先对仪器系统进行仪器性能检查,并根据仪器说明书运行相应检查。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做样前应通过内置核查标样或配置的标样核查分析结果,进行仪器准确性的确定,且需达到仪器使用要求。

校准曲线的建立

  将标准使用液逐级稀释,配制成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g/L、1g/L、2g/L、5g/L、10g/L、20g/L的标准系列溶液。配制好的标准系列样品混匀,按照仪器参考条件,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样分析,记录标准系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响应值。以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目标化合物定量峰面积响应值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

水样的检测

  将采集的水样,按照与校准曲线的建立相同的仪器条件进行样品的测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手工分析时,当分析一个高浓度样品后,应分析一个或多个空白样品检查,以防交叉污染。

  水样的定性检测结果可以根据目标化合物与标准系列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比较,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而定量检测结果可以根据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内的峰面积的响应值进行计算,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通过校准曲线可以得出水样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然后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出最后的结果。